P
R
E
V
N
E
X
T

松澤宥,《九想之室》現場照,1977年,十二張手寫及打字印紙,每張18 ×25.6厘米。Nonaka-Hill畫廊,洛杉磯,2019年。影像由藝術家和Nonaka-Hill畫廊惠允使用。

展覽回顧

松澤宥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松澤宥(1922–2006年)在日本被廣泛認為是概念藝術之父,他一生致力嘗試製作一種以無形和無常為特徵、富有影響力的藝術實踐。根據他的自傳記載,他出生時雙眼一直緊閉,直至出生後第二十二天才睜開。後來,當他四十二歲時,他聲稱聽到有一神秘聲音啟示他在實踐中「消滅所有物體」。

最終,松澤宥的作品仍然與實物材料緊密相連。部分原因是他一直依賴語言、符號和其它書面形式,而沒有轉向表演或其它轉瞬即逝的交流方式。不過,在他的作品中更重要的不一定是作品物質上的成果,而是它們所能激發的形而上學的體驗──這個在Nonaka-Hill畫廊中所展示的他的小型但富有啟發性的展覽中充分體現了這點。

進入畫廊後,觀眾首先看到一張看似簡單的紙上作品,《在這張白色的和紙之上(天鵝之歌)》(1976年)。紙張的上半部分為空白;而下半部分則以日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分別提示觀眾幻想一個圓圈,並在聽著天鵝之歌的同時將其視為「瀕臨滅絕的天鵝」。有些人認為,從理論而言,真實的藝術品只限於觀眾的意識中:這種想像垂死的天鵝的行為,就只有我們的腦海裏才能看到。進一步說,這件藝術品將擁有無限變化的可能性,具體取決於想像他的人以及他當時的狀況和心情。

松澤宥在整個藝術生涯中都對死亡非常著迷。他似乎沒有將死亡視為終點,而是視為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機會。在《我的死亡》(1970年)中,空蕩蕩的畫廊天花板上懸掛着寫著日語和英語的標語牌,要求觀眾在走過房間的同時幻想藝術家的死亡,同時思考這件事和觀眾「自身未來的死亡」、「過去數千億人的死亡」以及「未來數千億人的死亡」的相似之處。這一要求使這座空檔的畫廊彷彿充滿了活力。

在裝置作品《九想之室》(1977年)中也出現了這種對死亡的超然看法。九張白紙以整齊的網格狀佈置在地板上。而印於牆上的指令則要求觀眾按照以下九種元素或概念的順序來「沉思本文」和「唸咒」:地、水、火、風、空間、意識、時間、浩劫、最後是涅槃(nirvana)。在整個演出中,松澤宥的指示都充滿了教理和宗教色彩。它們具有某種修道或儀式的特質,彷彿藝術家試圖超越自己的時間和地點去尋求一些未知但又充滿希望的事物。一些評論家認為松澤宥這種對死亡和無常的痴迷與他在1945年目睹東京爆炸案一事有聯繫;那次爆炸造成十萬人死亡,至少一百萬人無家可歸。也許看到生命的消逝激發了他的一種去尋求不同於現在這種生存方式的渴望。

在展場的另一邊,有關他作品的八冊對開本《松澤宥ψの函》(1983年)靠在牆邊。冊子裡面內容包含了他的畫作、康奈爾盒子般系列的作品(松澤曾是約瑟夫·康奈爾的崇拜者,並在1950年代中期短暫駐紐約期間試圖與超現實主義畫家聯繫)、時基作品、照片等等。這些深刻而迷人的影像幾乎沒有任何註釋。總體而言,該展覽似乎是一個強而有力、令人信服的提案,呼籲將來在更大規模的機構中建立關於松澤宥更徹底的回顧──一個結合各種他的作品以及向他致敬的新作品,從而對這位鮮為人知的藝術家進行有意義的研究和學術。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95 a year or USD 18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Nov/Dec 2019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0.

Ads
David Zwirner SAM AC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