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林天苗,《我的花園》,2018年,鋁合金框架結構、玻璃、液體循環系統、地毯,尺寸可變。上海外灘美術館現場照,2018年。影像由藝術家和上海外灘美術館提供。

林天苗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一個又一個的玻璃管從粉紅色的毛絨地毯中「發芽」,破土而出的管內有一系列熒光綠色和藍綠色的液體噴射到空氣中,仿如一首令人眼花繚亂的彩色交響樂。這是林天苗引人注目的裝置作品《我的花園》(2018年),在她上海的首次個展(6月26 日-8月26日)中填滿了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四樓中庭。圓柱形管道的兩側刻有林天苗完全按照字面翻譯的拉丁文、英文和中文植物名稱。在這個過程中,她剝奪了這些字詞的文化意義以及有吉祥意味的聯想,產生了不少異想天開的綽號,如「chicken oil tree」(雞油樹)或「fan god」(粉葛)等,而蔓綠絨(philodendron)在中文中則被直接翻譯為「喜林芋」。作為上海玻璃博物館多年以來的「退火」項目(2014 -)的一部分,和上海外灘美術館合作創建的這件作品通過三種語言的互相誤解來歌頒差異之美,並使林天苗最近的技術實驗成為了複雜的文化和全球體系的縮影。

絲綢和棉線作品在九十年代使林天苗首次獲得國際認可。她使用現有物件來展現一種與家用材料之間的親密關係,建立了在物體、圖像和聲音之間的抽象維度。2018年,林天苗的裝置作品《創始者》(2004年)在丹佛美術館展出;而《縫紉》(1997年)──另一個裝置作品,當中包括一個藝術家本人縫紉時的手部錄影,投射到用白線包裹的毛澤東時期縫紉機上──則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中國當代藝術巡迴展覽「「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 世界劇場」」中展出。這個巡演在紐約首演之後前往了畢爾包(5 月11日-9月23日),是林天苗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居住的地方。而在回到她目前所在的北京後,林天苗成為了「公寓藝術」團體中不可或缺的成員──這是一個在藝術家的私人領域中秘密地存在的團體──建立了一種強調個人而不是集體的藝術實踐,並在八十年代沉默的性別議題中破浪前進。在2019年,她的作品將在紐約和北京的展覽中展出,同時亦會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展出新的裝置作品。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2019 Almanac,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5. 

Ads
E-flux Asian Art Biennale 1 Nov-3 Jan 2021 Massimo de Carlo Artspace